cin 关闭同步

admin 2024-05-17 13:57:58

【简单了解及使用】

cin之所以显得慢,是因为出于安全考虑,做了以下两个工作:

  • 与 std::cout 绑定。每次 std::cin 从缓冲区读入内容之前,会执行 std::cout.flush()刷新缓冲。
  • 与 stdio 同步。确保混用 C 风格的 I/O 操作如(scanf,printf)不会引发问题。
而如果在编码时能够人为地避免这些问题,就可以省去这些工作,从而达到加速cin的目的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注意:cin与scanf解绑后就不要与scanf混用了

代码具体实现:

#include<iostream>
using namespace std;
int main()
{
     ios::sync_with_stdio(false); std::cin.tie(0); 
     std::cout.tie(0)
 }  


【注意事项】



在算法竞赛中,我们经常能看到很多人写的代码中main()函数中第一行代码为:ios::sync_with_stdio(0),cin.tie(0),cout.tie(0);
很多初学者都不知道这一行代码是什么意思。这里我们就来讲解一下这行代码。
这段代码的主要用途是在C++中关闭输入输出流的同步,以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。


具体而言,它的作用如下:
  • 1. 提高执行效率:默认情况下,C++的输入输出流与C标准库的输入输出函数是同步的,这会造成一定的性能损失。通过使用ios::sync_with_stdio(0)可以关闭这种同步,从而加快输入输出的速度,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。
  • 2. 解绑输入输出流:使用cin.tie(0)和cout.tie(0)可以取消cin与cout之间的绑定,这意味着在进行输入操作时,不需要强行刷新输出缓冲区。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程序性能。

注意事项:
  • 1. 不适用于混合输入输出:如果你的程序在输入输出中同时使用了C++的输入输出流和C标准库的输入输出函数(如scanf和printf),则不应该使用这段代码。因为这会导致输入输出之间的不同步。
  • 2. 不能混用输入输出函数:在使用了这段代码后,应避免使用C标准库的输入输出函数(如printf和scanf),因为这些函数与输入输出流的同步已被关闭。简单来说,关闭了同步流,就不能用scanf和printf。
  • 3. 关闭了同步流,不能用getchar()函数。
  • 4. 不影响程序正确性:关闭输入输出流的同步不会影响程序的正确性,它只是为了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。因此,在一些对输入输出性能要求较高的场景下,可以考虑使用这段代码。
  • 5. 关闭了同步流(也就是使用这段代码),不能再用cout<<endl。而应该改用cout<<'\n'。 因为通常情况下,cout<<endl会输出一个换行符并刷新输出缓冲区,确保内容立即显示。但是,当使用了上述代码时,cout<<endl不再具有自动刷新缓冲区的功能。